【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為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貴州將結合城鎮建設現狀、發展需求和排水分區,合理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貴州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未來三年內,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將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設市城市超過90%,市級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旨在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減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
具體詳情如下: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為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減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依據《貴州省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貴州省“十三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相關工作要求,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尊重并順應城鎮發展規律,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以城帶鎮、城鎮打捆、整縣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在污水處理領域全面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推進廠網建設一體、建設運營一體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建設運營方式,促進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從2018年起,用三年時間,以解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補短板、提質量、增效率,因地制宜進一步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提高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和處理效率。到2020年底,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設市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374.5萬立方米/日,生活污水處理率設市城市達95%(市級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達85%、建制鎮達50%;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市級城市達90%、其他設市城市達75%,縣城力爭達60%。
(二)年度目標。
2018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8.2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9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120噸/日;設市城市啟動污水處理監測站籌建工作;建設153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245公里。
2019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6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10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160噸/日;貴陽市、遵義市建成污水處理監測站;建設176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355公里。
2020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5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9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250噸/日;設市城市全部建成污水處理監測站;建設132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270公里。
三、重點任務
(一)因地制宜,加快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結合城鎮建設現狀、發展需求和排水分區,合理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堅持科學、經濟和有利于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就分散”布局污水處理設施。選用成熟、可靠的污水處理工藝,不盲目追求新工藝、新技術。用三年時間,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5.7萬立方米/日,建設461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
(二)廠網協調,大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開展城鎮污水收集管網普查,摸清管網建設現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或污水設施專項規劃,編制污水管網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完善收集管網系統。重點針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水量、水質低于設計標準的情況,對污水處理設施服務區域內的收集管道查漏補缺,加快背街小巷收集支管的建設改造,加快老舊破損管道的更新改造,加快雨污合流管道的分流改造,加強對雨污管網錯接、亂接的整治改造,多管齊下全面提高污水收集效率。特別是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要盡快實現管網全覆蓋,大幅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對新建城區,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要與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做到雨污分流。通過優化、細化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廠網能力協調配套,污水收集全面高效。加強新建、改建污水管網建設工程質量管控,提升管網建設質量,嚴厲查處工程建設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用三年時間,全省設市城市、縣城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2800公里,461個建制鎮配套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70公里,有條件的建制鎮將污水收集管網向周邊農村延伸。
(三)提標排放,積極開展城鎮污水再生利用。新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對不滿足受納水體生態質量要求的原有污水處理廠,按水體保護要求開展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鼓勵各地積極開展城鎮污水再生利用,結合再生水用途及其水質要求,合理布局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促進節水減排,為城鎮生態景觀、道路清掃、綠化澆灌、工業生產等提供符合相關水質要求的生產和生態用水。
(四)多元協同,積極推進污泥無害化減量化。堅持“泥水并重”,按照“綠色、循環、低碳”要求,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穩定標準》等污泥泥質標準,按照“集散結合、適當集中”的原則,加快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能力建設。2018年,全省市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8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運行。在具備垃圾焚燒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等垃圾處理設施的市、縣,鼓勵采用焚燒或水泥窯協同方式處理處置污泥。在具備垃圾綜合處理設施的市、縣,穩步推進建材利用、堆肥等方式處理處置污泥。加強衛生填埋場處理處置污泥管理工作,嚴格控制進入填埋場的污泥泥質標準,嚴格執行填埋作業技術規程。因地制宜多元化處理處置污泥,逐步降低填埋處置所占比重。
(五)綜合施策,源頭治理防范城市黑臭水體。扎實推進全省城市黑臭水體大排查大整治,適時開展水體整治效果評估和銷號。按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持續開展城市水體水質監測和水體污染源調查,堅持適用性、綜合性、經濟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的原則,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多種措施,實施源頭管控、綜合治理,促進城市水體質量改善。排查整治城市河道兩側生活污水直排口,將直排污水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加強沿河污水收集管道建設改造,切實解決沿河污水管道滲漏問題。加快合流制管道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對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合流制管道,采取增設溢流控制裝置,減少雨季合流制污水排入城市水體造成水體質量惡化。綜合施策,堅決防止市級城市新增城市黑臭水體。啟動貴陽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合理布局雨水收集、調蓄和處理設施,有效收集和處理初期雨水,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
(六)健全機制,全面加強污水設施運營監管。各級污水管理部門要依法依規健全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督考核機制,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定期開展監督考核,監督考核情況向社會公布,監督考核結果作為支付政府購買污水處理服務費用的重要依據。全面實施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管住增量、消化存量,新增排水戶先許可、后接入,存量排水戶按排污量大小逐步完成許可。建立健全污水收集管網運營維護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污水收集管網運營管理職責,明確管網運營維護主體,強化提升污水管網運營維護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梳理排查已建成的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管理方式、收費標準、資金來源、運營維護費用情況,加強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管。鼓勵采取以縣為單位整縣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PPP建設運營模式,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污水處理監測體系,加快實施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監測站建設,監測站應具備主要指標檢測能力,可提供水質監測、檢測服務。加快監管信息共享,各級污水管理部門與環境保護部門要共聯共享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在線監測等數據,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狠抓落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和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嚴格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各市(州)、貴安新區和各縣(市、區、特區)污水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強化工作統籌,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開展、按時完成。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等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和督促指導,及時調度和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各地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強化市場運作。各地要進一步貫徹落實《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財建〔2017〕45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貴州省城鎮市政公用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黔府發〔2017〕30號)等文件要求,在政府參與新建的污水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PPP模式。著力規范PPP項目管理,做好項目識別、準備、采購、執行、移交、退出、風險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工作。認真落實污水處理領域行業規范、技術標準,嚴格合同管理,合同文本中要明確績效考核、按效付費條款。建立推廣PPP項目協調機制,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對污水收集、處理、處置等各環節進行系統整合,推進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建設運營。
(三)強化支持政策。轉變財政資金投入模式,以運營補貼作為主要投入方式,或對項目前期工作予以支持;未有效落實全面實施PPP模式政策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政府補助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加大省級有關專項資金支持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力度。在現行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完善生態補償資金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投入制度,逐步加大投入比例。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形成資金政策合力,優先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通過適當的資源配置、合適的融資模式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動態可調整的投資回報機制,根據條件、環境等變化及時調整完善,防范政府過度讓利。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運用專項債券、項目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提高項目直接融資比重,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推進債券和投貸聯動。嚴格執行《貴州省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加強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和管理,提高征收率,規范資金使用管理。健全污水處理費價格調整機制,對于收費不足以維持設施正常運營的,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審批和用地審批。落實從事符合條件的公共污水處理項目所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四)強化監督問責。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工作實行季度督查、季度通報、年終考核。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要加強對所轄縣(市、區、特區)的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統籌推進轄區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抓好設施建設和運營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對污水運營企業的績效考核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擅自停運、違法排污等進行舉報,對群眾舉報線索要及時查證處理,及時公布查證處理結果。對工作不作為、慢作為,搞選擇性落實、象征性落實,數據上報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約談,情節嚴重的,依照管理權限嚴肅追責問責。
(五)強化宣傳引導。各地要通過多種宣傳形式,展示污水處理工作成效,有計劃地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營造公眾參與、共同監督、全民支持的良好輿論氛圍,為做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工作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