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電話
在線客服
Online
公眾號
回到頂部
“中國人購買科研儀器的熱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國公司。”這是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的感嘆。他在4月23日指出,由于科研儀器對外依存度過高,中國的科學研究存在嚴重的“空芯化”現象。而包括科技部在內的多個部門下一步要通過各種科技計劃、政策措施和實際舉措來改變這種局面。“落實的具體方案應該在‘十二五’規劃當中得到體現。”他在回答《科學時報》記者提問時說。 劉燕華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與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談到以上觀點的。 劉燕華說,創新工具就好像現代化武器的制造廠一樣,科研有沒有底氣在于有沒有工具。他這樣形容中國在科學儀器研發領域的現狀:一無基地,二無隊伍,三投入很少。“十五”期間,國家主體科技計劃用于“科學儀器設備研制與開發”項目的經費只有0.85億元,僅占三大科技計劃經費的千分之二和科學儀器購置經費的百分之一。而在發達國家,公共財政支持科技發展的經費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學方法和科學儀器。 劉燕華還以諾貝爾獎為例,指出諾貝爾獎得主1/3是通過科學發現、理論推導得獎;1/3是通過方法創新、思路創新得獎;還有1/3是通過科學儀器、科學手段、科學工具的創新獲獎。“而在我們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準了第一個1/3 ,把后兩個1/3相對忽略了。” 近年來,中國的科學儀器設備需求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一年購買科學儀器設備到底花了多少錢?劉燕華說,2006年國內的研發總經費是3000億元,其中有400億元用于購買國外的科學儀器設備。而且,現在提出企業是創新主體,企業紛紛建設研發隊伍,企業購買國外科學儀器設備的高潮又在掀起。劉燕華透露了一個調查數字:中國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99%以上依靠進口,中型科學儀器設備80%以上依靠進口,生物研究用的試劑50%以上也依靠進口。 現在,不少研究人員認為,能拿到最高級的外國設備是自己的榮耀,是實驗室的資本。劉燕華認為,這種心態需要改變。“有時候到實驗室去參觀,大家都習慣于介紹說這個設備是德國的,這個是美國的,那個是瑞典的,都是最棒的。后來轉頭一看,這兒有一個設備是中國的,還馬上聽到聲明——‘我們很快就要換掉,要淘汰了’。而相比之下,美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一個基本指標,一個實驗室要沒有30%自己研究的設備就不叫國家實驗室。” 劉燕華指出,科研儀器對外依賴度過高帶來的弊端是,發達國家有了新的科學儀器設備發明,我們如果能拿到儀器設備就可以進行研究;假如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我們就無法進行研究。生物技術試劑也是這樣,中國購買了大批儀器設備,作一批研究要購買一批試劑,外國人如果不賣試劑,我們的儀器設備就沒用了。 |
作者: 科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