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電話
在線客服
Online
公眾號
回到頂部
前言:于2002年1月注冊成立的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國內一家從事半導體激光氣體分析系統研制和產業化生產的企業。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短短幾年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曾入選由中國新聞社評價中心評定的“2004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百強”。公司開發的LGA激光氣體分析儀榮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5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該產品的產業化建設項目被列入2005年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科學儀器專項。今年,聚光科技又入選“2007中國最具生命力的百強企業”,而該公司的CEO姚納新亦榮獲“2007感動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稱號。日前,姚先生(以下簡稱“姚總”)接受了本網(以下簡稱:Instrument)的專訪,就聚光科技的產品、并購活動和姚先生本人對儀器國產化、網絡媒體影響等方面的話題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Instrument:姚先生,您好!首先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本網的專訪。貴公司是國內最先從事半導體激光測量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的企業,能否請您對比傳統的氣體分析儀,介紹一下該類產品的創新性與先進性?
姚總:好的。在以前的鋼鐵、石化、化工、環保等領域,傳統的氣體分析方式主要是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技術為基礎的,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分析樣品的要求非常高。但是這些領域的工況一般比較惡劣,所以需要一個比較復雜的樣品預處理系統,這樣會影響分析系統的可靠性,增加維護成本。我們的半導體激光在線分析技術從本質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該技術不需要取樣分析系統,激光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可以直接安裝在工業在線管道或者煙囪上,直接進行數據測量。這樣就省略了前面復雜的取樣和預處理系統,解決了傳統紅外氣體分析方式的一大弊端。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半導體激光在線分析技術是工業在線分析技術的一個革命性突破。
Instrument:貴公司成立時間不久,但是發展速度很快,至今產值已超過1.5個億,您個人認為促進貴公司如此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姚總:我公司2002年成立,2003年年底產品才正式走向市場,過去這幾年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我個人認為聚光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面做得比較好。首先,聚光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規劃;其次,聚光有一個很好的企業定位;最后,就是聚光可以做到很認真很嚴格的執行。
Instrument:貴公司此次收購了北京英賢,請問當時確定其為收購目標的原因是什么?此次收購過程如何,是否順利?在成功收購后,貴公司將如何整合資源、統一管理?
姚總:此次收購過程進行的很順利。我們之前因為石化化工行業的一些合作而認識了石科院的陸院士,我們通過石科院和陸院士了解了英賢公司。也是陸院士牽頭,鼓勵我們兩家可以交流一下。
聚光看好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這個領域。近紅外的應用雖然現在還沒有被大多數的人意識到,但是它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當然,近紅外技術和其他技術的應用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但是我們認為,隨著以后人們對檢測的要求越來越高,檢測對象的范圍越來越廣,近紅外技術勢必會變得越來越有用。
關于資源的整合,我們會將原來英賢各個相應的部門如研發、生產和銷售等,都融合到聚光這個大的平臺里面,因為聚光有一個非常強的研發團隊,也有一個完善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是一個有機管理的團隊。
Instrument:今后會不會放棄實驗室型近紅外分析儀器的研制?
姚總:我們聚光最早是從半導體激光的在線分析技術起家的,但是,現在我們的產品線已經非常廣了。對于近紅外產品,我們將在英賢的基礎上全部更新換代,包括實驗室型、在線和便攜式的各個型號。今年年底,我們都會有全新的、全部技術升級的產品投放市場。我們是不會放棄實驗室型近紅外分析儀器的研制的。在線、實驗室型、還有便攜式儀器的研制,我們會同步進行。
Instrument:您當年走出校園不久,就與人合作創辦了聚光科技,僅幾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很矚目的成就。曾有一篇有關您的報道,題名很貼切得定為“當書生跳進了商海”,能否請您談一談由書生到企業家這個轉型過程中的經驗體會?
姚總:我并不是完全從學生直接轉變為企業家的。我的學習過程分好幾個階段,中間也有工作的經歷。就是說,是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這樣的一個階段,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轉型是一個必然的成長過程,我在這個過程中的體會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我以前也講過,就是人要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你喜歡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應該做什么”。這三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要你知道自己是誰,知道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興趣愛好在哪里,資源在哪里。你的主觀條件和客觀環境所能提供給你的,都分析清楚了,就能判斷出你應該做什么。這個判斷需要一個過程,人是不斷演變的,你也要不斷的問。第二,我覺得要做自己有激情的事情。你對自己分析清楚之后,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時候,那么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要付出你的激情。你不投入,沒有激情,就相當于在浪費時間。對于任何人來說,假如他有一個很堅定的追求目標、信念或者喜歡的職業,我認為他應該去堅定地追求。
Instrument:據了解,目前國內許多儀器廠家都希望能尋求到合作伙伴,以開拓海外市場,您本人對國外儀器行業市場運作有一定的了 解,那么您是如何看待這個現狀的呢?
姚總:進入國際市場是一個必然的事情,因為經濟全球化是雙向的,世界的到中國來,中國的也要走向世界。但是,不是說公司有這個愿望就可以了,得具備一些綜合性的條件才能達到。
儀器和其他的產品不一樣,相對來說,它有一個比較嚴格的認證過程。要出口的話,產品的質量、技術可靠性,企業的知名度、業績都有很高的要求。要讓國外市場認可你這個公司、這個產品,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有耐心。中國中低端產品出口的還是挺多的,如電表、水表,出口量是非常大的。但中高端產品很少,這和國內有些企業的技術能力,或者產品質量、可靠性等方面有一定欠缺有關,也和這些企業和國外市場的聯系、了解程度有關。
總的來說,我覺得要想出口,產品必須有特色。要有突破、創新、差異化,否則是沒有競爭優勢的。要走出去并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目前國內的很多產品只是從國外公司拷貝過來的。在儀器儀表方面,低端的產品會對成本比較敏感,但是中高端的產品,成本并不是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儀器的成本、價格不是第一位,儀器的性能、品牌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國內的很多儀器公司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這些公司要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認為中國的儀器儀表行業還需要不斷地整合,優勢資源需要不斷地集中,直至出現少數幾家非常有實力、有規模的公司,并且能夠在技術創新、研發上不斷地投入,在生產體系上不斷地完善,在銷售、售后服務網絡上建立起非常嚴謹的體系。這樣的公司才有可能不僅在中國市場上占有相當的地位,而且能夠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否則是很難的。
我們聚光的產品在國內某些市場已經占到了60%的份額,并出口到美國、英國、日本、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我們的產品從技術、質量、到儀器的性能,都有著良好的表現,有我們自己的特色。
Instrument:您對儀器國產化有什么建議?
姚總:對于這個問題我主要有三點建議。
第一,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合作,要優勢互補、優勢整合,而不是互相“打架”,形成惡性競爭。
第二,要在研發上要有一個持續的投入,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拿來主義”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但是,“拿來”之后你怎么在“拿來”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第三,走出去很重要。這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一定要走出去。要具備有國際性眼光,避免走彎路。
Instrument:您個人曾接受過多家網絡媒體的專訪,是否比較重視網絡媒體的宣傳作用?能否請您談談對我們儀器信息網的看法和建議?
姚總:對于網絡媒體我是很重視的。以前大家認為網絡媒體是傳統媒體的一個補充,但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今天,我認為現在的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至少是各占半壁江山。
我對儀器信息網有一定的了解,覺得你們做得很不錯。至于建議,我覺得儀器信息網今后可以對個別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作一些顧問性、咨詢性和指導性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媒體可以只是一個信息傳遞和共享的平臺。但是如果有條件的話,我覺得有必要在引導或指導中國儀器儀表產業的發展上做一些更多的工作。目前,中國的儀器儀表行業相對還是比較分散和混亂的,很需要一個市場調查分析的深度報告來指導和引導國內儀器企業進行行業優勢、資源優勢的整合。但這個工作需要具備有相當強素質的專業人才來做,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搜集、比較和分析,雖然這項工作有一定難度,卻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Instrument:我們了解到貴公司比較重視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還出資32萬元設立了“聚光—分析測量儀器創新獎學金”,能否請您對廣大的在校大學生讀者們,就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提一些建議?
姚總:我認為對于任何企業來說,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聚光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是不惜花本錢的。應當說,聚光在幾年以后會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培養非常多的專業人才,涵蓋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和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我們是希望中國的儀器儀表行業能夠繁榮昌盛起來,而要讓這個行業繁榮起來只能靠人才。我國的大學里有很多儀器儀表專業,學生也不少,但大部分學生畢業的時候都改行了。而當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振興發展起來了的時候,這些人才就用不著改行了。很多人一畢業就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單位,很不錯的工作,合乎他們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有很好的報酬,那么他們就會留在這個儀器儀表行業里。
對于在校大學生,首先,我認為學習在“精”和“廣”上都要取得一定的成績。在自己的專業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長,專業基礎要扎實。其次,我覺得在知識涉獵的廣泛性方面上也要有保障,興趣要廣泛。再次,我認為職業性很重要,做事要認真、投入,要有責任感。最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想,有了理想后,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學生本人應該多主動。其實現在網絡很發達,通過網絡從理論上去了解一個行業也是比較容易的。另外,我覺得兼職對于進入社會、了解社會也有很大的幫助。學校的引導很重要,而學生的主動性也很重要,就是我說的,自己要有人生的目標和理想。
Instrument:最后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聚光科技今后幾年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姚總:聚光長遠的目標是要做“中國的西門子”。聚光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目標是每年80%的增長速度。另外,聚光希望成為一個跨多個行業、多個技術平臺、多個學科的高端分析測量儀器公司。
姚納新個人簡介:
現任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浙江慈溪人,北京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后赴美國伯克利大學分校繼續學習生物工程,博士課程念到第三年,他卻放棄了攻讀中的生物工程博士學位,因為發現科研不是他的興趣所在。拿到碩士學位的姚納新在硅谷工作一段時間后,重返校園,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攻讀管理學碩士。2002年,他和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王健來到杭州,創辦了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